第六届当代诗学论坛文集——林立婕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1-05-10 20:09:24来源于:傅天虹汉语新诗藏馆

 

江文瑜现代诗的书写策略
 
林立婕
(台北教育大学中国语言系)
 
 
摘要:江文瑜的现代诗作充满挑战傅统舆对既定印象中雨性关系的质疑,藉嘲飒颢现女人视角下的社舍现实、生命厦程,甚有所抗巍;其诗多将身醴、性、情愁、饮食舆政治飒喻结合。江文瑜诗多押颉,本文主要探讨其现代诗害舄策略中揩音、歧羲、文字拆解、圃象连用之三面向。
关键词:江文瑜;谐音歧义;文字拆解;图像诗

 

一、引言
 
江文瑜兼具学者舆诗人身份,1961年3月18日生於台中市,台大外文系罩士,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硕士,美圆德拉瓦(University of Delaware)大学语言学博士,任教於台湾大学语言研究所暨外文系,曾任台湾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目前为捂言学研究所教授,其学术专业领域为语音学、声韵学、构词学、语言社会学、实验语音学、原住民语言言结耩、文化批评与性别研究,作品多以文化评论与两性议题相关。其已出版诗集如下: 

作品
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诗集
《男人的乳头》
《阿妈的料理》
《合掌》(翁倩玉版画)
台北/元尊
台北/女书
台北/天下远见
1998
2001
2010

 《男人的乳头》为其第一本诗集,以独具个人风格的诗语言,和挑战禁忌的书写主题与书写策略,另辟台湾女诗人之新书写路线。《阿妈的料理》诗集,则以“阿妈”做为历史女性的缩影,“料理”之食物隐喻贯穿全书,首先是以诗组的方式划分此诗集三大主题:阿妈的料理系列与女性的生活历史结合;饮食雌雄系列渗透又浮现男女情欲:台湾餐厅秀系列则记写台湾政治。再者《阿妈的料理》中之图象诗亦为江文瑜写作创意与企图之呈现。《合掌》一书副标题为“翁倩玉版画与江文瑜诗歌共舞”,此书为两人合作,江文瑜从翁倩玉的版画作品中选择三十八幅,以一画一诗的原则,得诗三十六首。
一首诗从经营技巧到完成,诗作不可能不受社会、政治、文化、时代背景影响,当代的意识形态都会渗透左右诗的内容。不论是以情欲、饮食为切入面,或书写政治讽喻,江文瑜诗多押韵,“诗是用来朗诵的”1,其多後现代特质的书写策略中,押韵如颂歌的语句2。以下说明江文瑜诗中书写策略。

 

二、         谐音歧义
 
谐音歧义明显为江文瑜诗作特色,中文诗双关不直言彼事是非,而以此物为喻,就有双关的可能。双关的两件事物同等重要,字面上有字面上之义,但它又相关另一层意义,因为字形、字音、字义的相类似,经联想而得。早期诗以含蓄为上,“双关”也就是含蓄3;至此谐音制造出的歧义用来挑逗、歪斜、晃动自恋的男性霸权4。悖离传统双关,“在这类的女性主义书写中,她们会刻意地使用譬喻与字词在各意义间的‘滑动’,以做为反抗阳具中心主义的一部分。”5另一延伸此写作观点则是後现代理论转向做为一种方法的“语言游戏”,不过江文瑜“语言游戏”是有明确目的。其策略就如同克莉斯蒂娃、伊丽格薇和西苏所提倡使用较为“诗意”或“混乱”的语言,拒绝阳具中心主义(同前述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青晰性”(男性词汇/以逻辑为中心)。江文瑜出版作品之谐音歧义於下:
   
表1《男人的乳头》诗集谐音一览表
诗名
谐音双关处
男人的乳头
温湿女口初夏的眉宇/梅雨
你要的惊异与精液
“惊异”、“惊溢”、“劲屹”、“经意”、“半青义”、“晶衣”、“竞艺”、“茎翼”、“鲸腋”、“敬意”、“精益”、“颈呓”
 
一首以呼叫来朗诵的打油诗
还有一朵B·B·(碧姬芭杜)蠕动的辰蔻(B.B.call)
今夜,你这只蚊子咬得我睡不著
烟幕巡礼我听到你“男妩婀泌脱峰”的
善灾善灾
虔诚交合,婀门 痼门
想像咖啡的滋味
在两幢玻璃管/馆里由上至下QK
陈年/晨黏的口腔/枪,烂调/掉了
滥调/吊了  稠密浓烈的激素换话/幻化成回旋满载青春痘/逗
“乳酸柠檬汁”、“茵茎花茶”、“紫功蛋蜜汁”、“峦巢蜂蜜汁”、
惟独咖啡的味道仍只留在玻璃管/馆内/口焦、口交、口嚼、口扰、口绞、口剿咖啡 
女人·三字经·行动短剧
驶你老母 屎你老母
愤怒的玫瑰
口出讳/秽言发泄 口出慧言
没了酒客的妇!梅了嫖客的龟!
霉了赌客的贵!没了政客的规!
天尝地酒 天衙海脚 煽蒙害誓
填填秘密 恶宦腥遗 嗤嗤暧请
骸枯尸烂 永不再愚
胸罩与凶罩
舌头/蛇头
影舞者
“叹割/探戈”假音 借 尸/诗 还魂
在乐/月音中滑入他种植阴茎的大地
黑暗的焦涸/交合馋眠/缠绵里
一个一个毛头/矛头鼓吹日益膨胀的肚皮舞
香蕉、芭乐、人类三方通话
我的香蕉很想交 我的香蕉很想浇
我的香蕉很享娇 我的香蕉很飨骄
无怨无诲/毁 为你扒勒、叭肋、扒乐、扒垃
拔勒、拔肋、拔乐、拔垃
叭勒、叭肋、叭乐、叭垃
现在 我先要霸乐、把乐、耙乐、靶乐
香蕉+芭乐=香乐、祥乐、飨乐、享乐、飨乐
芭乐+香蕉=乐香、乐享、乐想、乐响、乐饷
浴室哲学
不会日益消瘦/消受/销售 
鸟事一桩
无才/无财/无彩的 流莺只有死路一条
婉如变奏曲
婉如婉如挽褥豌茹婉蠕宛如顽如
一首情诗的诞生
腐烂在废页里我们共同结晶的诗/尸屑     
诗/湿,进来吧!
当一片挡上墙倒塌之後
诗体/尸体 重生/丛生 现身/陷深
自由/渍油 主义复活/往生赴火
我失去了脚:新诗的命与运
对抗先天歹命 塑造後天的运/韵
靠著坚强意志 押我的头运/头韵
押我的尾运/尾韵    後天的因运/音韵
送你一串永不词穷的玫瑰
美丽/瘤痢 词藻/雌蚤新意/莘液
风华绝代/疯猾撅殆    精湛/惊站
盛载/承载玫瑰/眉规 赠与/语
波光/剥光炽就/赤裸
从心/重新诠释/注视
变形/鞭刑的爱情    芽卉/牙慧
重新接枝/截肢/劫汁 盛/胜/圣赞
声音/生阴 秘密/泌泌 滋养/龇痒
爱情/哀情 鞭笞/蝙吃 落地/落第
维生/危升 苦痛/恸    光华/光滑
栖身/戚绅 湿/诗水 湿/诗言 
浇灌/骄惯 喜悦/徙跃 霉龟

 

使用谐音双关的诗作在《男人的乳头》中三十首占十七首,比例为57%,其中《你要的惊异与精液》、《想像咖啡的滋味》、《香蕉、芭乐、人类三方通话》、《送你一串永不词穷的玫瑰》几为全首使用谐音歧义,实验性强。林于弘以其哪“碰巧”对上,而是与主题搭配的特殊设计之处,也是作者的精心安排。6而其谐音歧义之字大部分偏向“性”或负面字眼,前者於第三章江文瑜现代诗内涵呈现中第一节、“流动情欲”已述,不赘;後者语意多有往负面字义蔓延,如:烂调/掉、滥调/吊、驶/屎、讳/秽、玫瑰/没归/梅龟/微贵/没规、天尝地酒、天衙海脚、煽蒙害誓、恶宦腥遗、嗤嗤暧请、骸枯尸烂、焦涸/交合、无才/无财/无彩、美丽/癔痢、词藻/雌蚤、风华绝代/疯猾撅殆、精湛/惊站、变形/鞭刑、接枝/截肢/劫汁、滋养/龇痒、爱情/哀情、鞭笞/鳊吃、维生/危升、苦痛/恸等:当然这样诗语言的操作与作品主题有关,江文瑜使用谐音歧义字词并非皆有完整之词义,破坏污秽与疾病之字义为其所选,女性诗人早期惯用的“乾净的语言”,在此颠覆,依锺玲的看法,“女诗人在诗中用‘淫词秽语’,则纯粹是一种对男权社会用语的讥讽和挑战“。7而对法国女性主义者克莉斯蒂娃言,无法决定性正是语言的本能时刻、阻扰作用,不定而充满疑问的诗意语言主体(对它来说,文字从不是独特的记号)靠著重新启动这受到压抑、本能、母系的元素而维持自我;克莉斯蒂娃说:“诗意语言对於充满问题的正在成形主体 (subjec㈠n—process)而言,等同於乱伦。”8

 

表2 《阿妈的料理》诗集谐音一览表

诗名
谐音双关处
木瓜
陌生/默声 登陆/登录 未知/慰汁
变更/遍耕   地/蒂盘   押驻/压住
出窍/鞘     木/墓瓜   受伤/瘦殇
灯泡/炮
牛舌饼
白画/咒
桃子
满地的鱼塭/余温雌性/磁性
猪肠
猪肠/株长 迫/破不及待 颤音/绽音
甘蔗
利器/力气
皮蛋
睁开猫的铅黏/千年眼
红葡萄
嗜血/试写 兔子/吐字
橄榄油
虔诚的目油洗刷/戏耍
白,开水
白色无味/无谓的坚持
柠檬(一)
信誓/性事旦旦
麻油鸡
鸡/肌肉
苹果
盗取你音道的那颗
柳橙鲜果粒
不停吐出欲言/预言
绿豆沙
青苔/情胎 湿体/尸体 〇魂/灵魂
玻璃/剥离杯/碑里
可口可乐
Coca Cola
芥末
借摸
泡面
脱发/法
脱落的蔻丹
无名/无明 指
指/纸上一节一节车箱剧烈摇晃
发黄的门 牙/衙 波潮/拨巢
颠陂/癫泼 阻挡/组党 烂帐/烂仗
烤番薯
捣出乐音/月阴的桩臼

 

 

 

 

 

 

 

 

 

 

 

 

 

 

 

 

 

 

 

 

《阿妈的料理》分为三部:<阿妈的料理系列>有二十四首,创作形式多变;<饮食雌雄系列>共三十首,全为四行短诗:第三部分<台湾餐厅秀系列>有三十一首,其中二十五首为四行短诗;《阿妈的料理》八十五首诗中,谐音歧义者十九首,占22%,诗中多处谐音歧义者主要在三首诗中:《木瓜》《绿豆沙》《脱落的寇丹》谐音歧义有负面字义者如:押驻/压住、木/墓瓜、受伤/瘦殇、灯泡/炮者、白昼/咒、湿体/尸体、无名/无明指、颠陂/癫泼、烂帐/烂仗等已比《男人的乳头》中谐音歧义少许多。至《合掌》一书:

 

 表3 《合掌》诗集谐音一览表
诗名
谐音双关处
追声音的孩子
几只小鱼 黏在浸湿/进诗的口袋
一根茅草,从屋顶飘落
谷粒/鼓励 以谷声/鼓声与众神明对唱
玫瑰,你想以何种方式进入空瓶?
开展风雨/丰腴
别在百科全书里读我
沈浮/臣服於你所掀起的海浪
转个弯,遇见壶/湖
心壶/湖 壶/湖里 偈语/季雨
爱是檐石/盐石 悬/漩 飘泊/漂泊
遗憾的蝉,和他的倾诉
力气/利气 蝉声/禅声
水滴的发愿
从花眼中秘密/泌泌流出
圆窗之歌
整个圆窗就是你的绿镜/滤镜
风的情书两款——给挂屋檐下的神壶 Ⅱ撕掉重写后
画作/化作红莲
汇流到你的心壶/心湖
Let my hair down,放下我的发
我愿意放下那梳得一头整齐的发髻/法纪
这世界需要欢乐的诗篇
连数字都沾染了外面传来的风/枫声
 
三十六首中有谐音者占十一首,比例为30%,就谐音歧义的密度言,已比前二本低。
孟樊将此类谐音歧义作品归为后现代作品讨论列,其中已列表如上。孟樊认为江文瑜无疑是后现代情色诗第一人,也是企图实验结合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性诗人,尽管她的诗直述成分稍浓。她喜欢玩后现代式同音异字的语言游戏。9后现代在台湾诗坛较常被提及之理论家有哈山(Ihab Hassan)、詹明信(Fred Jameson)、德希达(Jacques Derrida)、李欧塔(Jean-Francois)、巴特(Roland Barthes及傅柯(Foucault)等人。孟樊论及后现代时说明后现代本身是拒绝被定义的,要界说后现代反成反后现代,并指出:这种刻意凸显语言(文字)本身物质性的后现代语言诗,颇具“自我指涉”10的味道,也就是让语言(文字)对语言(文字)本身自我反思,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反身诗”(self-reflexive poetry),是台湾最狭义的后现代诗。笔者从第三章江文瑜现代诗内涵呈现中的流动的情欲(饮食、性幻想、情欲流动下的女性意识)及凝视的身体中的体液意象等的讨论至此以为,此皆非真情色,纵有情欲、身体与性,但终不是以情欲、身体与性为目的:其最後要展现要接近要夺取的是女性发声并被注目的能力。<女人·三字经·行动短剧>是极致:
 
    迎接午後阳光的舞步撩拨
 
    群众的我们盘旋
 
    在中正纪念庙堂前,冰冷的雕像凝视的
 
    走一出煽情的行动表演
 
    香艳刺激的口白灌注嘴部肌肉的能源
 
    台词上下翻转配合实际的操作演练
 
    被动的受词脱胎换骨咸积极的容颜:
 
    铜像:驶你老母
 
    女人甲:阮老母开始学驾驶掌握人生的方向盘
 
    铜像:屎你老母
 
    女人乙:阮老母排泄通畅 全身舒服
 
    铜像:干你老母
 
    女人丙:阮老母一直真能干大的小的样样来
 
    铜像:干你老祖妈
 
    女人丁:阮老母真苦干实干 才能坚毅不拔
 
    铜像:干你老母鸡巴
 
    女人戊:阮老母养的鸡巴不得现在就扑上
 
    铜像:揉你妈的B
 
    女人戌:我妈身体的B.B.Call每天都在叫……
 
 
    众女人以哨子替代呼叫
 
    高分贝的戏剧高潮自四面八方涌来:
 
    铜像:他妈的出不来
 
    众女人:他爸的没啥小路用 早该下台……
 
 
    这时,合唱团的歌声逐退骚动的蔓延:
 
    她妈的智慧高 她妈的才华众
 
    她妈的美貌绝 她妈的意志坚
 
    铜像终於笑了
 
    (“她妈的”误以为“他妈的”)……11
 
挑战父权的场景是中正纪念庙堂前,行动的形式是一出煽情的行动表演:临场的实践是:一为香艳刺激的口白灌注嘴合肌肉的能源,二为台词上下翻转配合实际的操作演练;宗旨是“被动的受词脱胎换骨成积极的容颜”,整部《男人的乳头》不就是女人的行动短剧?诗乃多元,其并非只是情感的表达,而能有“社会意识的关怀,社会意见的评论”12,此为江文瑜的诗观实践。
刘正忠分析江文瑜“反贱斥”的策略,其对脏话处理的顺序为:“收录→转拷→重播”,路径如下:讯息A→字词A→语言A≒语音B→讯息B。就讯息而言,B颠覆了A,引发新思维。脏话的制造者,在表层常毫不腼腆表现出“乱伦欲望”与“暴露狂”的冲动,在底层则潜藏著阖割与性无能的恐慌,因此,B系统的主要操作,便是“借力使力”运用A系统的表层冲动,再以相对应的强势语言,揭露其内在恐慌。13但借力使力以复制脏话作为策略,姑且不论“会不会显得诗的余韵不足、说性理极强?因此反而失去诗的美感?”14,虽然克莉斯蒂娃承袭的德希达提出之“延异”15 (differance)观点确能有效打破僵化之二元对立,尤其对女性主义的认同策略上有诸多助益,使解构主义帮助女性主义发展更多音、异质的论述,16但若“借力使力”而未有原生之力,岂不是女性主义书写的尴尬17?蔡源煌在《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中论道愿将女性主义的批评当作是人文主义者的挣扎来赞扬,希冀从女性主义者的批评可软化父权体系下孕育出的功利思想和行为上予夺予取的侵略性18
谐音谐义的纠结渗透,彻底拆毁意识形态的霸权结构,在《当一片挡土墙倒塌以後》中即表明拆毁所有的意图,但所呈现的是较为规则的形式:
 
    当一片挡土墙倒塌以后
    诗体/尸体失踪
    失去意象、失去隐喻
    失去押韵、失去主义
    意象让嚎哭的灾难只能流於想像
    隐喻让愤怒的身影隐藏於帘幕後
    押韵让控诉的声音过於悦耳动听
    主义让说谎的政府继续坚持错误
    面目全非的诗体
    面目全非的尸体
同病相怜
 
    当一片挡土墙倒塌以后
诗体/尸体寻获
    找到意象、找到隐喻
    找到押韵、找到主义
    意象使狂怒的意向像一只咆哮的巨象
    隐喻使悲愤的阴郁埋藏於哀伤的炼狱
    押韵使死者家属押注一个未知的命运
    主义使飞来横祸增加一些应有的注意
    劫後余生的诗体
    劫後丧生的尸体
生死交替
 
    当一片挡土墙倒塌以後
    诗体/尸体怒吼
    意象重生 蚊蝇丛生
    隐喻现生 骸骨陷深
    押韵自由 残瓦渍油
    主义复活 往生赴火
    不守成规的自由诗
    以死相谏的无名尸
当一片挡土墙倒塌以後
 
后记:1997年8月18日温妮台风来袭,造成北部地区严重灾害,尤其是汐止林肯大郡旁挡土墙倒塌,伤亡惨重。戚而且哀,故作此诗19
 
诗可说为是其书写操作的说明,此诗将诗的解构与林肯大郡挡土墙倒塌事件二元素结合,藉此诗控诉政府对人民的漠视:《白带》将白布条、空白带、女性白带结合:《愤怒的玫瑰》将弱势女性的怒吼衬托政客嫖客的无情:将所采用的社会元素和抗议诉求加诸文句谐音歧义的解构,江文瑜认为诗不只是唯美的抒情,更应是问题的反省20;其不避俚俗语、情欲、排泄、流行歌曲名称、广告21皆可人诗,撤除一般对诗曲高和寡的想像期许,以女性王义意识为盾牌,向庶民靠拢,其特出性成为江文瑜诗极易辨识的风格。
 
三、文字拆解
 
中文有会意形声台体的造字原则,文字本身就是为了记录,林亨泰:“中国文字不但是一种记录语言的工具,同时也可以当作客观的存在看待,也就是说,可以把文字当物,乃至‘对象’,借文字的多态、笔画、大小、顺序等的戚觉效果来指挥诗的效果22,若将林亨泰此定义来检视江文瑜的《炸薯条》,则发现拆解字形的每一笔划都切至痛处,是生命的哀伤,政治的控诉,将每一笔画涵蕴对历史无言的血泪:
 
丢入栅栏里/一具一具直立僵硬的尸体/有的横躺:二二/有的斜卧:八23
 
“炸”字女口古之酷刑,被弃尸的受难者直至尸身僵直,家属不知下落所以或怕牵连,其不仁道任人宰割如俎上鱼肉。
在《从吐苦水到吐口水——一九九七年县市长选举後有戚》中,将人民喻草芥,视为草芥的升斗小民为生活苦,又把苦字形拆解为“艸”、“十”、“口”:
 
……
(曰→口)
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
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
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苦
乱象四起 百年来的压抑
社会问题 纷出牢笼
教育无力 文化空洞
官商勾结日盛 土地暴涨
社会集体背负封建十字架
绝对是非的二元论调
艸艸艸艸艸艸艸艸艸艸艸艸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听啊!百年老店
人民拒绝做贱草
 (烧掉稻草人『帅』!)
人民不要沈重的枷锁
 (踩碎政治标记“艸”!)
我们只要一张口
可以尽情的吐
对著一个车轮党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
……………………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可覆舟24
 
既已张口发言:曰→口,重复的“苦”、“艸”、“十”、“口”等形成庞大的不可忽略的群众声浪,此处,江文瑜使用极大量的叠字,造成一种覆没的效果,既然苦不堪言,九O年代後“教育无力/文化空洞/官商勾结日盛/土地暴涨”,民主社会没得造反,但可政党轮替,就用大量的口水唾沫发民众之声,直至覆舟,颠覆政权为止,不断重复堆叠的“草”、“苦”、“艸”、“十”、“口”,显出极欲为庶民发声的强大力量,张怡宁认为其藉文字符号“草”、“苦”、“口”三字的图象,充分表达台湾人民在戒严时期、解严前与解严後时空下,三种不尽相同的心境与情感。25
丁旭辉将类图象诗的图象技巧分为:一、形体暗示技巧;二、状态暗示技巧:三、一字横排的视觉暗示技巧。27《从吐苦水到吐口水——一九九七年县市长选举後有感》中,三行“草”字,三行“草”字与“苦”字混杂,三行“苦”字,三行“口”字,与各一行的“艸”、“十”、“口”,即属上述状态暗示技巧,“状态暗示”是指包含对一种或多种物体的形体、动作、历程及多种物体间的关系、呈现样态所做的暗示27。江文瑜於原文中将这些重复文字以不同的电脑字体呈现“草”、“苦”、“口”差异性,就如同各行各业的草芥小民有形形色色之甘苦,发出不同立场声音,让民主社会的民心向背决定载舟覆舟。
《送你一串永不词穷的玫瑰》中:
……
=文 王/(文上的一点偏斜/翩邪了,挪向中庸一点/较为均衡
>文)/文王,文中之王一一……
=鬼王/鬼中之王一一/在夜里吸食付出爱情者的血液……
=言、土、寸/提供了一“寸”小“土”地/可以“言”志……28
 
《屋里的图像诗》中:
如果写一首地震的图像诗/题目订为“道路”/昼面上只见“首”和“足”/“道”砍去了部首/“路”遗失了偏旁/再以电脑排版将“首”和“足”散满视窗/自我麻醉读者可以想像浩劫後截断的道路/只剩下残破的肢体//未来的诗集增多一首诗/诗坛累积一首图像诗/占据副刊一角/大众和以前一样不读诗/灾民仍露宿在帐棚下/我依旧躲在屋里……29
 
《当幸福掀动你的双唇》中:
当“幸福”两字种在/你心灵的原野/一片“土”地/一个开“示”/
一张“口”/一片“田”地/还有调皮的“羊”/藏起自己的一只脚。……30
 
这一些拆解的文字中,又能各自成词成义,漫衍增生新语义,说起拆解後字义再度结合的故事来。上述{屋里的图像诗)为江文瑜为致意九二一大地震後灾情而写,此诗述及灾後道路碎裂中断之严重,虽仅以拆解“道路”二字,就能使人不寒而栗,满目疮痍只见首足,而手足不在,浩劫後的大恸使诗人深戚图象诗的存在意义,却救不了灾,“以电脑排版将‘首’和‘足’散满视窗/自我麻醉读者可以想像浩劫後截断的道路”,多么冷静而沉痛地体察诗与现实的差距,“首”和“足”二字白纸黑字无血无肉,而断裂残破肢体的图象画面任凭读者在脑海增生,画面太血腥,“首”、“足”会不会失焦於诗人原欲唤起“读者可以想像浩劫後截断的道路”的救灾热忱?诗与现实间的反省,另一例是资本主义下的跨国企业《可口可乐》31
从美国移植来台後/跨国企业公司可乐了/“Coca Cola”只有两只口/我有三张口32
 
将英文“Coca Cola”一词中的两个小o作为拆解下的图象,形似两张嘴,而中文“可口可乐“硬是多一张口,张开的口是惊讶惊喜抑或乐於接纳吸纳可乐之事?三张口非为品,而是“可口可乐”,台湾似为可乐之地,此诗虽短,却对资本主义文化殖民的“崇洋媚外”33提出省思。
另外,字母图象如《一首以呼叫来朗诵的打油诗》中将B为B四成为胸部图象,又将B象心之形Q:与《男人的乳头》中“o”之形象男人乳头,又摹“披上一身舌带如a,腰杆拉直如b,展唇急促呻吟如c,再度挺直腰杆宛若d”之状,前述不赘。
这些策略的操作是诗人刻意选择,《一首诗便秘了》图示拆解宣泄之畅快:
……
这首诗便秘了/医生那边良心建议灌肠/一椭圆的水袋 塞入肛门
      直瑞瑞/就可通了/果然/
 
 
 符 号                                   形 式
                    意 象    符
 号                                          竹        付
                                         立日心             
 寸
   不再凝取 分崩散落/在马桶内漂浮/来不及找到定点……34
 
符号、形式、意象、隐喻都被解构了。德希达的解构概念源自於海德格之摧毁概念的改造,两者皆是对传统思想进行清算:後者透过分解回溯的步骤寻求起源,力图恢复未受遮蔽的本真状态,以譬喻而言如思乡游子,而前者不再追寻本真,是停留在游戏过程中无家可归的流浪汉。35江文瑜在拆解文字的操作策略宜属前者“反逻各斯中心主义”(anti-logocentrism),用过度(渡)的表达,表明内部转化运动(过渡),亦表明了其超越性(过度)。
江文瑜另有将作品名称文字拆解置人内容另为字义延伸,而有创意阅读的惊喜与乐趣,如题为{门·徒),以下节录部分:
门里的徒弟捡起门外吹进来的叶子/“接受了门的灵气/那片叶子不再是/门外那棵树的叶子”/师父道。……/“徒然,这一切?/徒然把我打开/徒然一一/风吹过,我会晃动”/门回应。/
孩子不解:/“徒然”是门?』/“徒然”是我?』……36
诗名即已以音界号隔开,既是“门徒”,也是“门”和“徒”,复音词可切割,可互渗透,分割之时,又有属於自己延伸的语义,“门”之开关,可进可出,赋予“徒然”旁衬,形式可存可泯,门徒然?我徒然?本来无一物,“风吹过,我晃动”灵动之明识作悟道想。另一首《当·下》节录如下:
……
当我们失控呐喊/下一道音符已随波浪穿越海洋/
当我们开始重复濒危的话语/下一个辞句跃动滑行的甘露/
当你们询问海王星为何逐渐黯淡/下一道流光已射八人们的眼眸
当他框住她的上唇/下唇已被奔放的老鹰衔住,穿越山巅……37
 
《当·下》共三十一句,最後一句是“当我们住在光明的宫殿』”外,奇数句首字皆以“当”始,偶数句首字皆以“下”始,故每一行第一字横向连续读来,共有十五个“当下”,每一个当下间都有起伏因果,营造出相系相生循环的美感。
拆解与组合之间,江文瑜各自衍义,将字与词与句的内向与外散张力,延展至极致,使诗的意象更为饱满。
 
四、图象运用
 
图象诗意指利用汉字特性,将文字或标点符号加以排列,呈现具体拟象或抽象意涵,即林耀德所定义的:“利用文字记号系统的具象化表现形式”38。:以下分为标点符号与图象诗两小节讨论。
 
()标点符号
 
现代诗中使用标点符号原本可有可无,但诗人既已使用标点符号,便是予它意义与生命力,现代诗本已白话简扼,标点符号除本身具原始意义,用之可蔓延语意,使之延伸。丁旭辉在《台湾现代诗图象技巧研究》指出:
 
(标点符号)往往超越了原先帮助理解与表达节奏的基本功能,而产生了超乎想像、出乎意料的表现……。标点符号在现代诗中的功能相当深刻、丰富,就像杜十三在《诗想录》中所说的:“文字符号就像是宇宙各种生命结构的‘元素符号’,主宰著人类的意识和精神形态,即使是一个‘,’也有它的时间性、空间性或人间性的想像机制意义。”或者像李震《诗符号论》中所说的:“文本中任何一个段落、句子,乃至於标点符号都同样具有它作为诗史文本的结构意义。”39
 
标点符号於现代诗中的功能性,包含标示意义的意义功能、标示语气停顿的节奏功能、表现图象效果的图象暗示功能,以及传达抽象情戚的情戚暗示功能四大项40,而标点符号造成的音乐性、语义性和图象性是其作为现代诗形式设计美学的共性。41江文瑜含括标点符号的图象诗中,符号的种类极多:“,”、“。”、“:”、“·”、“!”、“-”、“#”42,前文已述及《发菜狂想曲——眼睫毛 飘落》中以“,”形似眼睫毛作为图象传达,在原文的中段没有标点符号,身为演员的女性被书写在刘铭传任职台湾巡抚(1885)到签订马关条约(1895)到始政四十周年博览会(1935)的这段历史中,她是粉妆的,表演的,献上戏曲的,没有言语,而在首尾两段的“她”内心独白的将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在眼睑眨合中,仿佛是照相机一般记录历史的一幕幕,“,”至“,,,”,翘起的睫毛转化为每一项未说出的心事,由眼睛到口舌,缄默的心事只能飘散,“,,,”却有了删节号的效果,意犹未尽,情溢乎辞:
 
她想,如果记录,,,/一天落毛三根,,,/从十六岁至今,,,/十万根飘散的睫毛,,,……43
 
以“,”为眼睫毛图象,隐含未说之言的欲言又止,又涵概删节号的意义,可说是非常新颖的创意。在《柳橙鲜果粒》中:
 
我微张的唇——(维他命)C/不停吐出欲言/预言/又止的/删节号。。。44
 
一样是“说”,欲言又止的是有预言能力的营养维他命C,果粒与“。”形似,连续四个“。。。。”,是句与句间的空白,非无内容无思考,是对是否能说可说质疑的压抑,“。。。。”在此又有删节号的性质:江文瑜使用标点符号亦能越界,打破定义藩篱。又如《汤圆&龙眼米糕》中女子初经的第一滴血“.”,在长辈的爱护引导下,不惧将成成熟女性的变化,使接下来的身体和心理都能有发言的能量,随时补充说明的人生,随时补充发言的“:”,藉发言而行动而改变,不再有难言之隐。
汤圆之形“·”与龙眼之形“·”在《荔枝&龙眼》中是必然存在的圆满:
 
一根棒子和一粒球/惊叹号!//夺走了球/挥棒落空45
 
无实心之圆,不成圆满,惊叹号亦成了缺慽。在《金针花》中又将惊叹号形音义之创意发挥至极致。“金”与“惊”,“!”与缝纫机的绣痕,再以所有的“!”绣成一朵代表母亲象徵的金针花,“金针花”内蕴大战时期的阿妈遭逢历史剧变而因应的处世方法,又将那种无言的、坚韧的生命力缝纫成生命的花朵,创造出属於自己的惊叹号:
 
!用她所有的金子!
!换来一台!
!全新的!
!缝纫机!
!阿妈说!
!太平洋!
!战争响!
!日本国!
!下道令!
!家里禁!
!放黄金!
        ! ! ! ! ! !
!快速跳!
!跃的针!
!每一次!
!播种了!
!一朵花!
!开得满!
!山满谷!
!直 到!
!凋 成!
!她 的!
!老 花!
!!!!!
!!!
!!
 !46
踩蹋缝纫机的脚板上下上下,缝纫机的缝针亦不停上上下下,恍若跳跃:江文瑜自叙《金针》是她的阿妈的故事,是送给她阿妈的一首诗。47《金针》在具体上当然指象徵母亲的金针花亦指缝纫机上的金针:传统女性困在她的厨房里,在时局变动之际,阿妈困在囿限的环境,将金子换金针,在属於自己的空间中织就了一生,雕出自己的纹饰,最後也凋成她的老花眼。金子、缝纫金针、金针花三者结合,阿妈谋生之外,或许也为自己裁制新装48,缝纫机上的金针不断跳动就如同阿妈在战争体制下持续跃动自己的故事,凸显女性言说主体,与男性大写的战争历史进行对话。49
此外,如《泡面》:
 
~~~五分钟~~~~~~~热度~~~/~~~恣我~~~~~~~~~膨胀~~~/~~~加快
~~~~~脱发/法~~~/~~~~~~~~~~~~~~~~~50
 
将连接号的波浪状形塑与速食泡面,泡面之防腐剂使人脱发,选民的热度是否也使政客过度自我膨胀而上下其手,自行脱法,背离为民服务初衷,泡面膨胀过度,最终使人难以咽食:波浪状的连接号是宦海里浮沉的提醒。而一般人不使用“#”,中文简以井号称之,“井”字字形有密闭、束缚,被支架之感,“#”亦非教育部公布十五项标点符号之一,江文瑜一样信手拈来,毫无踬碍将“#”喻为丝袜、铁网,将作品《发条橘子》51中制约理论和白色恐怖做政治意涵关联,辅以网状丝袜、铁丝网、蜘蛛网作为无法逃脱的“罔”之意象连结,《网状丝袜与发条橘子》中,特务宛如黑寡妇蜘蛛:
 
……你坐在对面#/看见她穿一双黑色的网状#丝袜#/双腿在你面前摇晃#你逐步靠近交错的铁丝#网#/紧握黑色#铁框#/汗从额头滴落拳缝#划过掌纹的#蜘蛛#网#/……你在铁窗前写下自白书/以为照明灯的光束/已经割裂层层的铁、丝、网/从此可以穿过墓碑、坟蚯、死亡/越界脱逃52……
 
诗中“特务魔鬼蜘蛛的刀剪”,“剠刺向脐肚”、“攻击心脏”,惨无人道的刑求使受害者蜷缩墙角伏跪,逃不出白色恐怖密密织罗的窒息压迫,冤枉几近死亡。《发条橘子》电影中的政府,因犯罪事件的层出不穷而使用特殊洗脑技术,但同时也制约并剥夺了生命的自由意志:《发条橘子》与江文瑜诗中“控治支配”概念重叠,控诉政治体蔑视人权,然江文瑜《网状丝袜与发条橘子》中的被迫害者不屈服仍以意识反击:
 
你看见你#/从地上捡起黑色#网#状#丝袜#/缠绕她的头两圈#/困住她布满血#/丝#的眼珠#/但她仍用黑脚#/递给你一颗上过#发条的#橘子#/她仍伸出双腿#/继续递给你一双#/撕碎#的#网#状#丝#袜##
 
国家机器下政治压迫的洗脑暴力枉顾人权,却无法网住人的自由意识。
 
(二)图象诗
 
对於图象诗的界定,从台湾最早期创作图象诗诗人詹冰(192l-2004)的定义:“诗与图书的相互结合与融合,而可提高诗效果的一种诗的形式。”53到楚戈(193l-)区别图画诗与视觉诗:“图画诗是把诗用文字排成图画的形式,视觉诗则是图画诗的扩大,完全用视觉效果来表达诗意。从前的图画诗无论是把文字排成车子、房子、镜子等……形状,文字的意义还是存在的。”54,而萧萧说明楚戈将一般习称的“图象诗”说成“图画诗”,仍会引发诗与绘画纠缠不清的可能,依据楚戈所说的“图画诗”是指“把诗用文字排成图画的形式”,并未出现真正以画笔画成的图画,萧萧以为还是以“图象诗”作为最佳通称55。江文瑜之图象诗以“象形图象诗”为主,“象形图象诗”是指以文字、符号等不同的符码,共同结合成具体的图象效果,且“内在的文字仍进行意义的传达,情绪的戚染,哲理的启悟,具有暗示作用,象徵功能,而此所书写的客体大抵以名词为多”56
本文於第三章中述及的图象诗《黑芝麻》即为此类,诗作《牛舌饼》亦同:
    1<牛舌饼>附图
 
 
“& &”为耳,“— —”为紧闭的眼,“^ ^”为鼻孔,鼻孔下为铁环,“V”,牙齿下不见舌头,森然两行“舌头已被割下”,白色恐怖时期禁锢言论,被剥夺的发言权与被剥夺的生命,诗人以当时高压言论钳制下,人类同“牛鼻再被那铁环贯穿”的奴役状态,舌能吃不能说,说了就不能吃也不能说。而走过历史的阿妈多见大风大浪,三头六臂也许焦头烂额,但生活节奏起伏激烈如高潮迭起,《大哥大与微波炉》58中,但见诗中阿妈释放温暖,耳提面命,玩股票及六合彩,充满生命力地不断说说说,以致帐单有八小时的口水,忙碌的阿妈周旋於饮食与金钱之间,如此诗图象起落,惊涛骇浪水来土淹,庶民阿妈的生活如交响乐音频:
 
  图2《大哥大与微波炉》附图
 
犹见拿指挥棒的主导角色就是阿妈,以电磁波、微波炉的电力波幅喻阿妈的忙碌焦头烂额,但能者多劳,图象的节奏戚宛如强烈声显阿妈生命的律动,是强烈的生活生命乐音。另一首开朗阿妈奋进记——《佛眺墙》59:“佛要出墙”、“佛要穿墙”是阿妈走出室内,带著女儿的祝福充满能量,至“女佛”时却是要“碰墙”、“撞墙”,尤其是以刻板印象看女性更是以“撞”之力道为不可行,但此为一般女性必经之径,充满性别意识,直至经验过程臻於“老佛”之境才能无人不自得,拥有更大的视角,逾越年纪枷锁,还童与孙儿大显神通,充实内在得悠游临见自我,分解建构而突破,生命的境界也越来越高。白灵以为此诗看似趣味,阿妈所为皆为现代新鲜事,却暗讽社会束缚力之大,令人畏怖,跳得出此墙者,须有绝然认知彻悟,否则不可必得。60图象诗如下:
3《佛跳墙》附图
 

而“烤蓄薯”之用法与前“炸薯条”相同。『镇暴警察从四面八方涌来』制止群众聚合:

 

……坚实的乐音拒绝被镇暴警察的棍棒敲碎/却被催泪瓦斯驱散/因为催泪瓦斯可以厮混在风中/而风再也分不清它所携带的究竟走/潮湿的水气还是火把的烟晕/……/众集的火把向四面散开/夜光失去照明/……/在与镇暴警察互相殴打的时刻/遮下了被催促的泪痕……61

 

<烤蓄薯——记美丽岛事件>中,图象之现场一:

 4<烤番薯——记美丽岛事件>附图之一

 

图片现场二:

 

5<烤番薯——记美丽岛事件>附图之二

 两幅图象宛如重现事件现场,“番薯”而为“番署”,对草根乡土的爱因为政治立场对峙纷乱暴动,从包围到混战,江文瑜展现了对语言歧义捕捉的能耐和焦虑62。 “番薯”与“番署”的谐音已充满乡土认同的差异,既又仅以“番”、“署”二字的聚合排列呈现高度的戏剧张力,以简驭繁之图象功力令人惊异。

 
 五、结语
 
江文瑜的诗题材和诗内容,在《男人的乳头》和《阿妈的料理》中,大异之前女诗人风格而独树一帜,看似情欲纵放,实则将女性情欲置於可被讨论的客观位置,挑战传统与对既定印象中两性关系的质疑,藉嘲讽显现哲学二元概念下两性处境的倾斜,甚有所抗议,意在期许女性摆脱被观看之“客体”形象,对女性意识的提醒强烈而坚定,其作品除表达对女权的重视,更是女性审视自我、扭转两性既定印象差异而至观照历史并找到自我定位的过程。离开历史对女性既定的约束,使女性自身有更多的发现,更深的理解,更丰富的视野。江文瑜以拆解字词形音义且重构,实践女性主义意识,以情欲和解构为方法手段。
女性的生活生存人诗,当然尚有许多内涵内容可触及并且深入,如母职的探讨,与亲人互动的情结,身处社会的定位等。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女性主义对於两性纠结提供了切入点,它提供我们质疑的方法,从性与性别,到父权如何将所控制的核心价值渗透於日常生活,透过不断的深挖质疑,而朝向生命的本质。“女性主义是一个有力的框架,使我们理解我们参与在什么之中,使我们在现状的意识形态与我们所认为的现实表面之下去挖掘,去发现那些我们生活上实际依循,却没有说出的条款。”63如果说诗作为江文瑜实践女性主义意识的工具,她的操作策略是非常清楚的,然而除女性主义者所要对抗的父权强势外,江文瑜直言不讳写出父权强势主流价值的普遍根植,难以更易64。坦言直书为其特色,藉发声提升对话、支持各种声音皆可以被听到的权力65,并对抗资本主义化的宣传价值,江文瑜可说以身/声示范。
 
注释:
 
1.       萧萧,《现代诗纵横观》(台北:文史哲,1991),页47。
2.       林明德编,《台湾现代诗经纬》(台北:联经,2001),页83。
3.       萧萧,《现代诗学》(台北:东大,1987),页288。
4.       裴元领(镜像政变)收录於江文瑜,《男人的乳头》(台北:元尊,1998),页166。
5.       Kate Cregan著,谢明珊译,《身体社会学》(台北:韦伯文化,2011),页161。
6.       林于弦以《你要的惊异与精液》、《想象咖啡的滋味》、《送你一串永不词穷的玫瑰》为例。林于弦,《群星熠熠》(台北:秀威,2012),页235-239。
7.       孟樊,《当代台湾新诗理论》(台北:扬智,1998),页322。
8.       Judith Butler著,林郁庭译,《性/别惑乱》(苗栗:桂冠,2008),页132-133。象徵界语言与自身基础法的决裂,或者等同而言,语言内部的本能性(instinctuality)侵入语言所出现的裂痕,并不只是力比多的异质性(1ibidinalheterogeneity)暴发人语言内:这也显示了自我在个人化 (individuation)之前,对母体依赖的身体状态。因此诗意语言永远指示回规母亲的领域,而母亲代表了力比多的依赖以及驱力的异质性。
9.       孟樊,《台湾后现代诗的理论与实际》(台北:扬智,2003),页134。
10.   孟樊,《台湾後现代诗的理论与实际》(台北:扬智,2003),页25。孟樊引《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一书中,后现代学者罗森瑙(Pauline M.Rosenau)将形形色色的后现代王义粗略的分为两派,一为怀疑论的后现代工义(多为欧陆学者),此派的态度是是否定的、消极的、沮丧的,认为后现代时代是一个破裂的、分离的、抑郁的、缺乏道德变数的,以及社会混沌的时代,……强调死亡的急迫性,如主体的驾崩、作者的终结、真理的不可能性,以及再现秩序的撤废;二为肯定论的后现代主义(多为北美学者),此派的看法较为乐观,较为期待,他们对积极的政治行动如斗争与抵抗,采取开放的态度,愿意寻求非教条的、暂时性的以及非意识形态性的哲学与本体论的智识实践,而且不羞於做规范性的选择,以及努力去建立特定议题的政治联盟。
11.   江文瑜,<女人·三字经·行动短剧>,《男人的乳头》(台北:元尊,1998),页58-61。
12.   台湾文学网—影音屋-台湾诗人100,网址:http://tln.nmtl.gov.tw/ch/m3/nmtl_wl_m3s2_c.aspx?sid=64,2013年10月15日浏览。
13.   刘正忠,<在恶露与甘露之间>,《现代汉诗的魔怪书写》(台北:学生,2010),页292-293。
14.   郭素绢於其论文<颜艾琳与江文瑜情色诗的比较>中对颜艾琳与江文瑜的情色诗,都有共同的思想——认同女性的主体性,就诗作言有如下差异处:
 
 
颜艾琳
江文瑜
创作过程
并无理念先行,只是因为了解自己而写。
明显有一个理念先行,诗集中充满以女性主义的理念。如在《男人的乳头》序中说:“一方面意在期待女性逐渐摆脱被观看的‘客体’角色,一方面希望男性欲望能往‘边缘’流动……在女长男消中,形成两性较为对等的位置”
诉求力度上
只是抗议道德对女子之压迫,例如<黑暗温泉>
却以三字经、行动来表达女子的愤怒,例如<女人·三字经·行动短剧>
表现手法上
用意象铺陈
诗句粗制,美咸下足,说理性极强
两性关系上
认同主动性
除认同外,加上对立的关系
郭素绢,<颜艾琳与江文瑜情色诗的比较>,《第七届青年文学会议论文集》(台北:文讯,2003),页227-256。
15.   德希达认为“延异”是不断向后开展,推衍出来的差异。摘自廖炳惠,《关键词200》(台北:麦田,2008),页82·《目键词200》中将difference译为“衍异”。
16.   张小虹,《性别越界》(台北:联合文学,2007),页169。
17.   法国女性主义文学原理有两大思想渊源,一是拉冈的精神分析论,二是德希达的解构理论;换个方式说,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改写拉冈承袭自佛洛依德的“阳物崇拜”,并依傍德希达的解构思想,建立女性的书写空间。法国女性主义针对拉冈理论所作的修正是从德希达而得到灵戚的。蔡源煌指出,这也说明AliceJardine何以说:法国女性土义的源头,并非女性,而是男性。蔡源煌,《从浪漫王义到后现代主义》(台北:雅典,1998),页297-300。
18.   叶源煌,《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台北:雅典,1998),页304。蔡源煌认为按照荣格的理论来看,女性问题的研究是文化心理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惟有追溯至人们潜意识里及文化遗迹中母权社会的痕迹,来平衡父权价值所造成的不平衡与偏差,人们潜意识的需要方期满足。蔡源煌认为法国学派胜过美国各家,(页302)但对於克莉斯蒂娃所撰之《论中国妇女》(英文版1977 年)一书采取保留,蔡源煌认为各国有其国情,而克莉斯蒂娃将中国妇女地位的低落归咎於儒教,难免陷入印象式批评,也引Spivak说法,女性主义最大的矛盾在於逃不开生殖定义的一环(页303),其通病在于:它只是学院理论的一部分,在面对现实之际唯恐站不住脚(页304)。
19.   江文瑜,《当一片挡土墙倒塌以後》,《男人的乳头》(台北:元尊,1998),页118-119。
20.   台湾文学网—影音屋-台湾诗人100,网址:htlp://Iln.nmtl.gov.tw/ch/m3/nmtl-w1-m3-s2-c.aspx?sid=64,, 20131015浏览。
21.   张怡宁认为将流行符码置人诗作,不但可视为对诗坛纯文学话语的使用提出质疑,不但扩大诗作语言的使用,广泛加入具庶民性的话语,解构诗坛纯文学的角色和地位。琅琅上口的歌曲与诗句连结,使诗更有可亲近性,使诗的阅读不再是小众的读者。张怡宁认为江文瑜创意地背叛纯文学的诗语言,试图瓦解大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强界,藉由庶民流行元素背离了诗的精链、美戚的条件,在不断向大众结合的过程中,面对创作和读者做对於“诗”内涵的重新思考。张怡宁举《影舞者》、《浴室哲学》、《生命中一则没有演员的广告》为例,张怡宁尤以为《生命中一则没有演员的广告》中的最後两句“最佳女主角 换您做做看/rrustme!Youcanmakeit!”巧妙运用广告台词作为诗的结尾,像是打广告一般,吸引读者尝试转换角色,加入创作诗的行列。张怡宁,《从男性的乳头到烧焦的乳头:论江文瑜诗作中的文字多义性与图像符号意象性》(《台湾诗学季刊》学刊10号,2007年11月),页197-1980笔者以为此易有向流行文化靠拢的误解。英国文化研究者(judith WilUamson)则由报纸和杂志广告的分析中,发现广告就是复制、散播、巩固男性优越意识,同时持续将女人商品化的一种主要父权机器,巴特契(SandraLeeBartky)将这种大众文化不断鼓吹的女性身体美学称为“父权的现代化”,她以巴特(RolandBarthes)的符号学分析出发,结合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批判,分析了商品透过商业广告系统成为具有文化意义的神话之过程。广告中的女人,同时是商品也是文化符号,而将女人商品化就是资本主义压迫、禁锢女人的阴谋。上述引自张淑丽撰,张小虹编,《性/别研究读本》(台北:城邦,1998)页317-318。
22.   林亨泰,《林亨泰全集》(彰化:彰化县立文化中心,1998),页65。
23.   江文瑜,《炸薯条》,《阿妈的料理》(台北:文书,2001),页136。
24.   江文瑜,《从吐苦水到吐口水——一九九七年县市长选举後有感》,《男人的乳头》(台北:元尊, 1998),页70-71。原文草、苦、艸、十、口、水以不同字体印刷呈现。
25.   张怡宁,《从男人的乳头到烧焦的乳头:论江文瑜诗作中文字多义性与图像符号意象性》(《台湾诗学季刊》学刊10号,2007年11月),页204。
26.   丁旭辉,《台湾现代诗图象技巧研究》(高雄:春晖,2000),页210-254。
27.   丁旭辉,《台湾现代诗图象技巧研究》(高雄:春晖,2000),页226。
28.   江文瑜,《送你一串永不词穷的玫瑰》,《男人的乳头》(台北:元尊,1998),页125-129。
29.   女鲸诗社编,《震鲸——九二一大地震二周年纪念诗专辑》(台北:书林,2001),页20。
30.   江文瑜,《当幸福掀动你的双唇》,《合掌》(台北:天下远见,2010),页134-135。
31.   二次大战时,美国参谋总长乔治·马歇尔(GeorgeCatlettMarshall)在珍珠港事件过後不久就通知所有强领向政府要求增设可口可乐生产工厂,好让产品可以供应前线,由於马歇尔这个举动,可口可乐在战时享受到跟食物与武器一样的经济地位,“外在”的意义让可口可乐风靡全球,可口可乐在盟军战区广设生产工厂,与它日益流行有极大关系:而可口可乐的“内在”意义,明确显示在这些军人的情绪里,他们作战,以及做其他的事情,“是为了保护喝可口可乐的习俗,也是为了保护国家带给人民的千千万万种福祉”——前述这段话,是战时信件检查时找到有关可口可乐的一段真实文字,可口可乐在1940年代的年轻战士心中,成为一种代表国家的象徵。上引自 SidneyW.Mintz著,林为正译,《吃》(台北:蓝鲸,2001),页44-45。
32.   江文瑜,<可口可乐>,《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1),页140。
33.   张怡宁,《从男人的乳头到烧焦的乳头:论江文瑜诗作中文字多义性与图像符号意象性》(《台湾诗学季刊》学刊10号,2007年11月),页205。
34.   江文瑜,《一首诗便秘了》,《男人的乳头》(台北:元尊,1998),页116-117。
35.   杨大春,《解构理论》(台北:扬智,1994),页46。
36.   江文瑜,《门·徒》,《合掌》(台北:天下文化,2010),页66-67。
37.   江文瑜,《当·下》,《台掌》(台北:天下文化,2010),页172-174。
38.   丁旭辉,《台湾现代诗图象技巧研究》(高雄:春晖,2000),页1。
39.   丁旭辉,《台湾现代诗图象技巧研究》(高雄:春晖,2000),页268。
40.   丁旭辉,(现代诗中的标点符号),《深入浅出话新诗》(台北:尔雅,2006),页199-122。
41.   李桂媚,《台湾新诗标点符号运用——以彰化诗人为例》(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2010),页17。
42.   在汉语,通常以其外观唤为“井号”或“井字”。在英语被称为numbersign(数的记号),因其常用於表示序数,另一个常用於表示序数的符号是No。
43.   江文瑜,《发菜狂想曲——眼睫毛 飘落》,《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0,页91。
44.   江文瑜,《柳橙鲜果粒》,《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0,页120。
45.   江文瑜,《荔枝&龙眼》,《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页131。
46.   江文瑜,《金针花》,《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1,页131。
47.   台湾文学网-影音屋-台湾诗人100,网址:http://tln.nmtl.gov.tw/ch/m3/nmtl-wl-m3-s2-c.aspx?sid=64,,20131015浏览。
48.   魏伟莉以诗作中的黄金换金针向其下布面织人,缝针每脚[一次就就向上开出一朵金针花,这是阿妈的生存之花,也是青春情欲之花。魏伟莉,《历史雄辨,庶民女声——论工文瑜<阿妈的料理>系列诗作》,收录於陈明柔主编,《远定到她方——台湾当代女性文学论集(下)》(台北:女书,2010),页389-391。
49.   张怡李《从男性的乳头到烧焦的乳头:论江文瑜诗作中的文字多义性与图像符号意象性》,(《台湾诗学季刊》学刊10号,2007年11月),页210。
50.   江文瑜,《泡面》,《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1),页161。
51.   《发条橘子》是1962年由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Burgess)所著的反乌托邦中篇小说。安东尼伯吉斯为笔名,本名是JohnBurgessWilson,1917--1993,英国小说家,评论家及作曲家。《发条橘子》後由美国导演史丹利·库柏力克翻拍成电影。故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亚历克斯的青春期,亚历克斯连同他的朋友周围闹事,他们在街上欺负老弱的长者,进行帮派决斗,擅闯民居强暴妇女。後来亚历克斯被警方扣捕,被判十四年监禁。在狱中的生活为第二部,亚历克斯在狱中度过两年,其劣根性今他被选中参加一项实验,经过两星期实验後可以离开监狱重返社会。实 验利用古典制约理论,让亚历克斯受失去选择作恶的能力,而重返社会。重返社会为第三部分,,最後亦恢复选择善恶的能力。最终章中,亚历克斯已经成年,不再过年青时岁月轻狂的生活。
52.   江文瑜,《网状丝袜与发条橘子》,《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1),页170-173。
53.   詹冰,《图象诗与我》(《笠》诗刊第87期,1978年10月),页58-62。
54.   楚戈,《视觉诗的传统》,《心的风景》(台北:时报,1984),页14-15。
55.   萧萧,《台湾新诗美学》(台北:尔雅,2004),页289-2900。
56.   萧萧,《台湾新诗美学》(台北:尔雅,2004),页296。萧萧将台湾图象诗的基本类型分为:象形图象诗、象事图象诗、象意图象诗、象声图象诗与象空图象诗。
57.   江文瑜,<牛舌饼>,<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1),页56-57。
58.   江文瑜,《大哥大与微波炉》,《阿妈的料理》(台北:文书,200]),页84-85。
59.   江文瑜,《佛跳墙》,《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1)页192-193.《佛跳墙》由来纷纭,有小和尚偷吃肉被老和尚发现情急抱肉坛子跳墙而出得名;有乞丐拎瓦罐沿街乞讨得残羹剩肴混酒回烧而被饭馆老板加以改造;另有新媳过门试厨丢方子,将所有材料置酒坛中文火慢炖而成之说。上引违耀东,《佛跳墙整本》,《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台北:东大,2001),页206-207。
60.   白灵评论,收录於江文瑜《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1),页193。
61.   江文瑜,<烤番薯——记美丽岛事件>,《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1),页168-169。
62.   白灵评论,收录於江文瑜《阿妈的料理》(台北:女书,2001),页194。
63.   AllanG.Johnson著,成今方、王秀云、游美惠、邱大听、吴嘉苓译,《性别打结》(台北:群学,2008),页210。
64.   如其作(他们称那为象牙塔):“……(第三、四段)这座殴堂,他们称为象牙塔/里面的人更捍卫这个赞叹/不容尘埃的玷污/塔外的人远看它是一朵刨立的百合/汲汲经营/晶莹的露珠/迅速下滑//这座殿堂,他们称为象牙塔/多么唯美的歌颂/我从办公斗室仰望塔顶/如此高耸/必须爬到塔顶/才能摸到/由量化数字磨造的象牙/所模铸的冲击高帽/在加冕的过程中/必需时时忍受数字的重量/於是,我们的背佝偻了/这顶唯一的冠顶/如果不慎从塔底滑下/象牙的碎片/将以重力加速度在我的头顶/进出鲜红的花朵……”收录于洪淑芩王编,《在世界的裂缝——学院诗人群年度诗选》(台北:万卷楼,2007),页117-119。
65.   Susan Sontag著,陈相如译,《重点所在》(台北:大田,2008),页322。Susan Sontag认为知识分子有两项任务,一是教育任务,提升对话,勇敢面对被压抑的教育与文化概念(或是“理想”), 如国家之爱或种族之爱。另一项任务是对抗,知识分子有永无止尽的责任,表现(悍卫)心智生活与言论的标准,而非大众传播媒体提倡的虚无王义。
 
 
引用文献:
 
一、专书
丁旭辉,《台湾现代诗图象技巧研究》·高雄:春晖,2000。
丁旭辉,《深入浅出话新诗》。台北:尔雅,2006。
女鲸诗社编,《震鲸——九二一大地震二周年纪念诗专辑》。台北:书林,2001。
江文瑜,《男人的乳头》。台北:元尊,1998。
江文瑜,《阿妈的料理》。台北:文书,2001。
江文瑜,《合掌》。台北:天下远见,2010。
林于弘,《群星熠熠》。台北:秀威,2012。
林亨泰,《林亨泰全集》。彰化:彰化县立文化中心,1998。
林明德编,《台湾现代诗经纬》。台北:联经,2001。
孟樊,《当代台湾新诗理论》。台北:扬智,1998。
孟樊,《台湾後现代诗的理论与实际》。台北:扬智,2003。
洪淑苓主编,《在世界的裂缝——学院诗人群年度诗选》。台北:万卷楼,2007。
张小虹,《性别越界》。台北:联合文学,2007。
张小虹编,《性/别研究读本》。台北:城邦,1998。
陈明柔主编,《远走到她方——台湾当代女性文学论集(下)》·台北:女书,2010。
郭素绢,《第七届青年文学会议论文集》·台北:文讯,2003。
逯耀东,《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台北:东大,200l。
杨大春,《解构理论》。台北:扬智,1994。
楚戈,《心的风景》。台北:时报,1984。
廖炳惠,《关键词200》。台北:麦田,2008。
刘正忠,《现代汉诗的魔怪书写》。台北:学生,2010。
萧萧,《现代诗学》。台北:东大,1987。
萧萧,《现代诗纵横观》·台北:文史哲,1991。
萧萧,《台湾新诗美学》。台北,尔雅,2004。
蔡源煌,《从浪漫主义到後现代主义》。台北:雅典,1998。
AllanG Johnson著,成令方、王秀云、游美惠、邱大听、吴嘉苓译,《性别打结》。台北:群学,2008。
Judith Butler著,林郁庭译,《性/别惑乱》。苗栗:桂冠,2008。
Kate Cregan著,谢明珊译,《身体社会学 体现的抽象化描绘》。台北:韦伯文化,201l。
Sidney WMintz著,林为正译,《吃》。台北:蓝鲸,2001。
Susan Sontag著,陈相如译,《重点所在》。台北:大田,2008。
 
二、学位论文
李桂媚,《台湾新诗标点符号运用——以彰化诗人为例》,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2010年。
 
三、期刊论文
张怡宁,{从男人的乳头到烧焦的乳头:论江文瑜诗作中文字多义性与图像符号意象性),《台湾诗学季刊》学刊10号,2007年11月,页183-215。
 
四、网路资料
(台湾文学网·影音屋—台湾诗人100),
http://tln.nmt.gov.tw/ch/m3/nmtl_w1_m3_s2_c.aspx?sid=63,浏览日期2013年10月15日。
 
 

 




关闭